资本资产定价模型(CAPM,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)用简洁的线性关系把系统性风险、期望收益与投资标的紧密联系起来。尽管诞生已超过半个世纪,它依旧是金融学教学、资产估值与投资组合构建绕不开的核心工具。下文用中文系统梳理 CAPM 的定义、公式、例子、局限以及替代方案,并插入切实可行的应用场景,帮助你快速吃透这一关键框架。
CAPM 是什么,解决什么问题?
CAPM 传递一条核心信息:资产期望收益 = 时间为代价的补偿 + 承担风险的补偿。它用公式量化“高风险高收益”这一常识,为股票、债券、REITs 等任何可定价产品的合理定价提供统一刻度。
关键词:系统性风险、期望回报、无风险利率、市场溢价。
CAMM 诞生的初衷,是让投资者在面对成千上万只证券时,仍能快速判断“这只股票/基金的价格是否与风险匹配”。在刨除非系统性风险后,β(Beta) 作为唯一输入,可以告诉你:把钱投进去,是否真能获得与风险相符的超额收益。
CAPM 公式拆解与符号含义
期望收益 ERi = 无风险利率 Rf + βi × (市场期望收益 ERm − 无风险利率 Rf)
符号 | 解释 | 数据源示例 |
---|---|---|
Rf | 把钱放在国债、定期存款能拿到的安全收益 |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、货币基金收益率 |
βi | 个股或组合相对市场整体波动的敏感度 | Wind、Bloomberg 直接读取 |
ERm−Rf | 承担市场波动的“额外奖励”,又叫“市场风险溢价” | 历史统计,或市场一致预期 |
例: 若 Rf=3%,βi=1.3,市场风险溢价 5%,则 ERi=3%+1.3×5%=9.5%
。
换句话说,当这只股票实际给你的短期年化低于 9.5%,它在 CAPM 视角里就被高估;反之则是潜在机会。
Beta:风险量化利器
Beta 是 CAPM 的灵魂参数:
- Beta>1 高于市场波动,成长型、周期行业常看到;
- Beta=1 等同于大盘起伏;
- Beta<1 稳健防御,“股灾”里往往更抗揍。
但请注意:Beta 只衡量价格波动的系统性部分,却无法描述流动性、公司治理、管理层道德等非系统性细节。若 Beta 被“题材炒作”托高,表面看风险大、收益高,实则暗藏泡沫。
实例演练:一步步算出期望收益
假设你在评估某科技龙头:
- 现价 ¥100/股,分红率 3%
- 市场一致预期未来五年大盘年化 8%
- 无风险利率 3%
- 该股票 Beta 1.3(波动明显大于沪深 300)
代入公式: ER = 3% + 1.3 × (8%-3%) = 9.5%
接下来用 DCF 或红利贴现模型检验:如果按 9.5% 贴现未来现金流得到的内在价值≥100 元,股价就被 CAPM 判定为合理或略低;若大幅低于 100 元,则现价偏高。
对于普通投资者,不必自己手动推出 Excel,直接打开券商 APP 用“估值工具”调出 CAPM 贴现结果,一分钟即可判断高低估。
CAPM 的三大硬伤
假设过度理想化
- 市场无摩擦、无税费、可无限拆股;
- 所有投资者同质、理性、持有区间一致;
- 可无成本借入无风险资产…… 这些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。
Beta 并不等于真风险
- Beta 以历史价格波动做成,忽略基本面恶化、黑天鹅事件;
- 收益分布非对称时,Beta 失效。
市场溢价难估计
- “用沪深 300 代替真正市场组合”永远只是代理;
对未来宏观、政策预期变化敏感,导致不同模型算出的溢价差异巨大。
historians tracked NYSE、AMEX、Nasdaq 60 年数据发现,Beta 与最终个股收益并没有严格线性关系,这为 CAPM 的“金科玉律”泼了冷水。
常见疑问 FAQ
Q1. 个人投资者真的需要 CAPM 吗?
A:哪怕不手算公式,也推荐理解逻辑。Beta 和市场溢价是所有券商研究员估值报告里的高频词,看懂就能判断券商“打太极”还是“真诚推荐”。
Q2. Beta 从哪查最靠谱?
A:一级免费源:同花顺 iFinD、东方财富数据浏览器;二级商业源:Wind、Choice。不同机构采用不同回归周期(60 天、250 天),数值会有小差异,建议用同一来源横向比较。
Q3. Rf 选 10 年期国债还是货币基金?
A:10 年期国债更具代表性,货币基金有时会被短期市场利率“带节奏”。对于做长期股票配置,选 10 年期更稳妥。
Q4. 如果 Beta 小于 0 怎么办?
A:负 Beta 极少数情况出现(黄金、部分做空产品)。此时公式依旧成立,但要警惕资产与大盘反向走,在组合里更多是对冲工具而非增长引擎。
Q5. CAPM 与基金定投有何关系?
A:计算指数基金(如沪深 300ETF)Beta≈1,若你想拿“大致和市场同步”的收益,可直接定投;若目标更高,可在组合里倾斜高 Beta 板块,但同时必须接受更大波动。
投资组合视角:CAPM 与有效前沿
把 CAPM 放进“均值–方差框架”,你会得到著名的有效前沿(Efficient Frontier):
- 纵轴:组合期望收益
- 横轴:组合标准差(风险)
理想情形下,你可以在曲线上选到“在同风险下收益更高”的组合。
实际投资中,组合总会动态偏离有效前沿。利用 CAPM 思路,你只需搞清楚:
- 哪些资产把整条曲线“往右拉”(涨风险、不给收益);
- 哪些资产把整条曲线“往下压”(不拉开风险却跟跌)。
调整占比即可向前沿“回靠”。
替代与进阶模型
市场对 CAPM 缺陷早已“打补丁”。以下两类模型在现实中被广泛采用:
- APT(套利定价理论)
允许同时引入通胀、利率、GDP 等多个宏观因子,降低单一 Beta 失真。 - Fama-French 五因子模型
在 APT 思想上叠加“小市值、价值、盈利、投资”维度,拿 A 股回测 2010–2023 发现,对小盘股、高股息板块解释力更强。
国际投资者还会用到 ICAPM(国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) —— 在原有框架上加汇率风险,适用于QDII、港股通、海外 REIT。
如何落地:CAPM 实操清单
数据准备
- 无风险利率:用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,更新频率为日频。
- 市场溢价:近十年万得全 A 年化 – 国债年化。
- Beta:统一采用 250 日滚动回归。
- Excel 模板
建立三列:证券代码、Beta、期望收益。用 $R$1 锁定无风险利率、$R$2 锁定市场溢价,下拉即可批量输出每只标的的“合理收益”。 - 主观调整
Beta 并非一成不变,若公司商业模式变化(由重资产转为 SaaS),应及时手工调整 Beta。否则轻易用旧数值会低估上行或下行风险。
总结:CAPM 的现代价值
虽然 CAPM 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,其核心洞察——投资者应因承受系统风险而获得补偿——在今天依旧成立。只是:
- 对 Beta 做二次研判;
- 对市场溢价保持年度更新;
- 与行为金融、多因子模型结合取长补短。
如此一来,CAPM 不再是“教科书古董”,而是估值武器库里的瑞士军刀。掌握它,你便拥有了一把量化风险与收益之间微妙平衡的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