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kenization 与 Embedding:核心差异与实战指南

·

为什么先分清 Tokenization 和 Embedding?

在构建 自然语言处理(NLP)应用或 大模型(LLM)时,90 % 的入门卡点都在“如何把文字喂给模型”这一环节。很多人会混淆 “把句子变成词” 和 “把词变成向量”——前者叫 Tokenization,后者叫 Embedding。弄懂两者区别,才能让你在打造 聊天机器人生成式 AI 助理语言翻译器推荐系统 时少走弯路。


Tokenization 详解:把文字切成模型爱吃的“小块”

Tokenization 的核心任务是把任意文字拆分成最小可处理的 token,从而使模型能够理解、计算、并最终输出正确的答案。

步骤拆解

  1. 标准化(Normalization)
    将文本统一为小写,剔除多余标点,替换特殊符号,提高一致性。
  2. 切分(Splitting)
    按场景选用三种粒度:

    • Word Tokenization“我爱北京天安门” ⇒ [“我”, “爱”, “北京”, “天安门”]
    • Sub-word Tokenization:同时适合中文与英文,保留词缀意义,减少未登录词。
      例:“变形金刚” ⇒ [“变形”, “金刚”]
    • Character Tokenization:字符级,适合拼写检查;“AI” ⇒ [“A”, “I”]
  3. 映射为 ID(Mapping)
    每一个 token 都有一个在词汇表中的唯一数字 ID。
  4. 加入特殊 Token

    • <CLS>:句子开头标记,用于分类任务。
    • <SEP>:句子末尾或分隔标记,便于多段文本处理。

Embedding 详解:把“小块”变成“有思想”的数字向量

Embedding 是把 token 映射到高维向量空间的过程。相似语义 的 token,其向量更接近,不同语义则相距更远。这样模型才能理解“苹果”与“橘子”比“苹果”与“火车”更相近。

核心步骤

  1. 继续用 Tokenization 切好文字 → 获得 token 序列及 ID。
  2. 查表获取向量
    基于已训练好的 Word2VecGloVeBERT embedding 等矩阵,按 ID 拿到对应的 300 维或 768 维向量。
  3. 送入模型
    向量化的结果可直接用于 TransformerRNNCNN 等下游网络。

一个小例子


Tokenization vs Embedding:5 个维度对比

  1. 定义
    Tokenization:拆词;Embedding:产⽣向量。
  2. 输出
    Token 序列 vs 稠密向量矩阵。
  3. 粒度
    Tokenization 可选字、词、子词;Embedding 则用固定维度向量表示对应 token。
  4. 语言依赖
    切词规则可能因语言而异;embedding 一旦训练完成通常跨语言通用。
  5. 数据需求
    Tokenization 需要一个预定义词汇表;Embedding 需要大规模预训练语料。

一键实操:数据管道中的 Tokenization 与 Embedding

传统方式需要在本地手工切词、调用 transformers、再对接 向量数据库,容易断链。若想在 私有数据 上快速做嵌入与相似搜索,建议使用 零门槛数据平台,数分钟即可跑通从原始数据到可检索向量的整个流程。

👉 突破 数据处理 断崖,零代码玩转 Embedding 全流程

借助该平台,你可以:


FAQ|你可能还会问的 6 个问题

Q1:是否一定先 token 再 embedding?是的。必须先通过 tokenization 获得 token,再查表得到向量。
Q2:token 会重复吗?会。同一句里的“的”会被切出多次,ID 相同。
Q3:中文怎么选 tokenization?现代模型建议选 sub-wordBPE(Byte Pair Encoding),既控制 vocab 大小,又能处理罕见词。
Q4:embedding 可以自动训练吗?可以。将 transformer 模型继续在你的领域语料预训练即可生成专属嵌入。
Q5:embedding 维度越高越好?不一定。维度越高表达能力越丰富,但计算、存储成本也快速上升,需权衡。300–768 维 是中文场景的常用经验值。
Q6:如何避免冷启动找不到 token?使用 UNK(未知)标记并在训练中把低频词映射到它,或在部署前扩充词汇表。

写在最后

无论你要做 聊天机器人智能搜索 还是 推荐引擎Tokenization 决定了模型吃到的是“干净的碎料”,而 Embedding 决定了模型能否“品出味道”。掌握两者差异与协同做法,你就拥有了驾驭各类 自然语言处理 任务的第一步秘籍。

👉 想马上体验从原始文本到语义向量的丝滑衔接?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