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创世区块:诞生一刻的全景复盘

·

关键词
比特币创世区块、创世区块哈希、第一笔 BTC 奖励、Satoshi Nakamoto、区块链高度 0、50 BTC 补贴

诞生背景:一锅神秘的“异步时间”

2009 年 1 月 3 日,世界标准时间 18:15:05,中本聪(Satoshi Nakamoto)挖出了比特币创世区块(Genesis Block),这是区块链被永远封存的第一块“数字化石”。
有趣的是,区块内部时间戳写的是 1231006505(Unix 时间),而 Coinbase 交易内部显示的是 1230988505,十分钟就被拉长了两代矿工心跳。别担心,这不是 Bug,而是中本聪强烈“手工痕迹”的一部分——他在 Coinbase 数据中留下了当天《泰晤士报》头条:“The Times 03/Jan/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”。一句话,替未来的我们锁住了那一页金融史。


核心数据 10 秒速览

区块哈希   000000000019d6689c085ae165831e934ff763ae46a2a6c172b3f1b60a8ce26f
高度       0
难度       1
区块奖励   50 BTC
Nonce      2083236893
时间戳     1231006505 (2009-01-03 18:15:05 UTC)
Miner      Satoshi (或背后那位)

交易解读:只有输入、没有输出的“孤独交易”

创世区块仅含一笔 Coinbase 交易,交易 ID:
4a5e1e4baab89f3a32518a88c31bc87f618f76673e2cc77ab2127b7afdeda33b

👉 立即追踪创世区块的完整链上数据,重走 Satoshi 当年挖矿轨迹


为什么 50 BTC 永远无法流通?

这是 比特币规则 硬核设定:


区块权重与大小:极简主义

指标
Stripped Size285 字节
Weight1140 重量单位
Actual Size285 字节

没有 SegWit、没有见证数据,连交易中文字段的脚本公钥也出奇地简单:一条 P2PK(Pay-to-Public-Key)规则足矣。


挖矿趣味:用 CPU 挖出全世界的信仰

“CPU 算一只永动机”是当时社群里流行的玩笑。

👉 回到 2009,用现代浏览器亲历当年创世算力曲线


FAQ:关于比特币创世区块的 5 个高频疑问

  1. Q:创世区块有几个确认?
    A:理论上是所有后续区块之和,最新数值已在 900,000+ 次以上。每新增 1 个区块,就再为“祖宗”盖一次公章。
  2. Q:能不能把 50 BTC 转出?
    A:不可能。钱包找不到可解锁的 UTXO,因为比特币节点从未把这笔输出加入有效 UTXO 集合。
  3. Q:我们能否复制创世区块数据在自己链上再用?
    A:技术上可行,但区块链共识看的是最长链+最大累积工作量证明,复制行为并非主链,等同于另外分叉。
  4. Q:为什么创世区块难度才 1,而现在几万起步?
    A:是为“勤劳工蜂”留蜜月期,随全网算力增加,算法每 2016 个区块难度会自适应调整以保护 10 min Target。
  5. Q:中本聪留下的“报纸标题”有何阴谋论?
    A:有人说他在嘲讽中心化金融;有人说只是随机时间戳。唯一确信的是,这条字符串永远被“打印”在区块头,成为不可篡改的时代注脚。

写在末尾:起点即史诗

从区块高度 0 开始,比特币一路走来见证过 2013 年的疯狂、2017 年的分叉狂潮、2021 年的机构牛市,也熬过 2022 年与 2024 年的深熊与减半。
然而只要有人下载完整节点、打开调试窗口,输入:

bitcoin-cli getblockhash 0

依旧会看到那串熟悉的字符:

000000000019d6689c085ae165831e934ff763ae46a2a6c172b3f1b60a8ce26f

——这就是起点,是数字黄金的心跳,是我们共同史诗的序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