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的车不过是一台会跑的电脑。”——车主 Siraj Raval
许多人把电动车当成代步工具,Siraj Raval 却把 2018 年的 Tesla Model 3 当做了 全天候挖矿机。他说自己每天让这辆车以 20 小时的工作量扫荡算力市场,为自己带来 400–800 美元的加密货币收益。听起来很酷,但故事远比一句话复杂。
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?
Raval 的“装置”其实非常简单:
- 逆变器插入车内 12 V 电源口
- 逆变器输出 220 V——足以驱动一台装有显卡的主机
- 主机运行 比特币、以太坊 挖矿软件,从电池“榨”出算力
- 电费由室外充电桩承担,月支出 30–60 美元
如果你关心显卡组合,Raval 补充说他也用过多 GPU 并联的方案,“但核心还是在利用车上的 75 kWh 电池”。换句话说,他把 电动车电池当成了一个巨大却昂贵的移动电站。
商机 VS 风险:三个玩家的观点
人物 | 立场 | 关键依据 |
---|---|---|
Siraj Raval(主角) | 继续挖,收入可达$800/月 | 币价、低电费、对硬件损耗“不敏感” |
Chris Allessi(免费超充老车主) | 已放弃,根本不赚钱 | 全网算力飙升,60小时才赚1–2美元BTC |
Thomas Sohmers(特斯拉黑客兼矿工) | 质疑 Raval 的利润数 | 散热、电池循环寿命、算力/功耗比不成立 |
可见,特斯拉加密挖矿并非“一挖就富”,而是一场 收益、成本、风险的拉锯战。
电池衰减与保修:最大的“隐形成本”
Tesla 质保条款白纸黑字写着:8 年或 电池容量低于 70% 时免费更换。但若官方认定为 非正常使用导致衰减,车主将失去保修资格。而“高强度挖 20 小时”无疑被视为“高强度循环”,保修作废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结局。
Raval 的下一步:把 Tesla 变成无人“机器人矿机”
如果只盯着当下收入,Raval 的故事还不足以惊艳。他真正的野心是:等到特斯拉推出 完全自动驾驶(FSD)Robotaxi,车白天载客、夜晚自动停靠充电桩挖矿,真正实现 算力与载客的 24 小时共享。在他看来,到那时,800 美元/月只是底线,“流水化跑量”可能轻松翻倍。
FAQ:关于电动车挖加密货币的 5 个热门疑问
Q1:为何选择特斯拉,而非其它品牌?
A:大屏幕、开放 API、大容量电池,以及庞大的 OTA 生态,让特斯拉成为“移动电脑”的最佳脱胎换骨对象。
Q2:冬天续航会雪崩,挖矿还能盈利吗?
A:低温确实影响锂电池效率,Raval 计算的 30–60 美元月度电费已包含 驾驶+挖矿 的综合损耗,但极端天气时收益会明显下滑。
Q3:直接买矿机不是更划算?
A:在账面成本上,一台 S19 矿机 ROI 期更短;但 Raval 看中了 “无额外场地租金”和“未来可共享 Taxi 收入”的柔性利润结构。
Q4:会不会影响驾驶安全?
A:Raval 表示所有硬件安装在后备厢或座椅下方,无须改动车身主要结构;但业内仍呼吁 别再主驾位连接逆变器,一旦碰撞等于随身携带 220 V 高压。
Q5:国家/地区政策会禁止这种用途吗?
A:多数地区尚未明确限制。但 碳排监管和电力使用上限正在收紧,如果未来电动车电量被限定只能用于“出行”,挖矿空间将被挤压。
真实收益测试:自己动手能不能跑正?
假设你有一辆 75 kWh 的 Model 3,满电成本约 8–10 美元(视地区电价),一次完整循环可支撑 4–5 小时 RTX 3080 x4 高效挖矿。以当前以太坊难度和电费计算,24 小时连续爆块 ≈ 5%–8% 的净利润。这意味着:
- 高产日 —— 约 15 美元收入
- 高产月 —— 450 美元(不含车辆折旧、电池损耗)
别忘了,以太坊正式合并后算力难度曲线已陡升,未来能否维持甚至微弱回升都是未知数。
👉 不想自己算?实时对比电价与加密收益的工具,点我立即测试!
写在最后:边走边挖,值不值?
把 Tesla 当作 电脑+轮船+油轮 的大胆玩法,折射出去中心化世界的无穷想象力。但 加密挖矿的核心是“低成本能源”,电动车电池的电力因其 极高购置折旧反而属于高成本能源。短期的小确幸,可能换来数年后高达 数万元的电池更换账单。
如果你愿意承担风险,并把“硬件寿命”当成折损在可接受范围内,那么特斯拉加密挖矿或许是下一个 YOLO 试验;而更多理性车主会给出同一句话:
“先把钱包管好吧——除非你买得不是车,是个实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