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稳定币监管立法解读:FRS发牌制度全解析

·

引言:从虚拟资产到稳定币监管

在全球虚拟资产浪潮的席卷下,“支付更快捷、费用更低廉”的加密应用不断渗透日常交易场景。面对着市场爆发式增长,香港正加快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管拼图。香港金管局(HKMA)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先后于2023年底发布立法建议、在2024年7月公布咨询总结,并同步推出稳定币发行人“沙盒”机制,为即将到来的正式牌照制度蓄势。本文聚焦FRS(法币挂钩稳定币)监管方案,逐条拆解其对发行人、投资者及香港金融创新生态的影响。


核心关键词

香港稳定币监管、FRS、法币稳定币、香港金管局、虚拟资产监管、稳定币发牌、储备资产管理、香港金融创新


什么是虚拟资产与稳定币?

虚拟资产:按金管局定义,指以分布式账本技术(如区块链)加密、并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资产,可进行买卖、转让或支付。比特币、以太坊、NFT均属此类。

稳定币:为解决高波动性应运而生,通过锚定某种资产——通常是法定货币——来维持“1:1”兑换稳定。当前立法重心锁定法币稳定币(FRS),因其最贴近支付场景,风险也最易外溢。


现行监管轮廓

  1. 《打击洗钱条例》(2022修订)
   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实施“双重牌照”——由证监会审批并持续监管。
  2. 《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》(第584章)
    部分结构相似的FRS安排可能被当成“储值支付工具”,但条款仅作有限适用,难以覆盖风险全貌。
    👉 想了解全球主流稳定币是否都已合规备案?点击了解

两项法规虽为过渡提供抓手,却缺乏对稳定币“专用通道”。因此,新法应运而生,旨在专门监管FRS,并为未来扩展其他虚拟资产活动夯实基础。


建议的FRS发牌架构

1. 储备管理与稳定机制

2. 赎回机制

3. 业务范围限制

新增业务须先获金管局书面批准,并证明“不影响主要职能”。

4. 实体 presence 要求

5. 财政资源门槛

指标要求
最低已缴股本25,000,000 港元 或 FRS 流通金额 1%,取较高者
注:选用 1% 而非静态数字,确保规模越大、缓冲越高,平衡风险。

6. 信息披露常设义务

公司背景、稳定机制、储备管理、赎回政策全部需对用户透明披露。

7. 管治与经验

高管需具备与虚拟资产市场匹配的知识与经验;任何董事或控制人变动,必须提前获批准。

8.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

9. 年度审计

10. 反洗钱/反恐融资


沙盒机制:实测监管温度

2024年3月12日起,金管局推出稳定币发行人“沙盒”


对市场的潜在影响


常见问题(FAQ)

  1. Q:个人或海外团队能否在香港申请FRS牌照?
    A:必须成立香港公司,并将首席执行官及主要管理团队常驻香港,方能满足实体存在要求。
  2. Q:25,000,000港元注册资本需要一次性到位吗?
    A:要求最低“已缴股本”实为实缴资本,审批阶段需银行出具验资证明,政策不设缓冲宽限期。
  3. Q:储备资产仅接受现金与存款?是否太保守?
    A:现阶段仅纳入“高流动性、低信用风险”资产以最大限度保护用户,未来金管局可在修订指引时添加合规国债、央行票据等类别。
  4. Q:已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,能否豁免申请?
    A:需分别持牌。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由香港证监会颁发,而FRS牌照属香港金管局职权范围,两者不可替代。
  5. Q:发行非锚定法币的加密稳定币(如算法稳定币)同样需遵守吗?
    A:现行建议仅针对FRS;其他类型将在后续法律修改时纳入考量,目前仍处观察阶段。

结语:在“安全”与“创新”间寻找最优解

当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竞争虚拟资产与创新支付的历史窗口时,香港选择“先紧后宽”,以高透明、高责任的监管思路抢占先机。一旦立法落地,获牌FRS发行人将兼具合法身份、透明运营与央行级监管背书,有望为散户与机构提供堪比传统存款的安全性,同时释放数字经济的爆发力。
对于企业,提前研究储备结构、风险框架与香港本地银行业务衔接,即是布局下一轮竞争的起跑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