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、兩輪牛熊、無數次驟升暴跌,一名「區塊鏈信徒」如何從新手變老韭菜?本文濃縮實戰經驗,結合走勢觀察、心法與工具,幫你在下一輪牛市到來前打好地基。
一、緣起:2017 年,我第一次聽見「比特幣」
那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朋友聚會,我已經忘了吃了什麼,卻牢牢記住一句話:「這東西可能是下一代的網路。」短短幾分鐘,去中心化、點對點、抗審查,這三個詞把我釘在原地。錯過互聯網的我,當下決定不能再錯過區塊鏈。
第一次出手:在超商買幣
當時台灣買幣管道只有兩間代買所與一臺比特幣 ATM,我隨手掏出零錢就把「網路未來」揣進口袋。接下來的劇本大家耳熟能詳:九四禁令→驟跌→反彈→衝破一萬美元,我的本金「莫名其妙」翻了十幾倍。我得坦白:那時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,純粹是運氣。
二、熊市第一課:原來歸零如此之近
2018 起,兩年漫漫下跌,比特幣從近兩萬腰斬再腰斬,加密貨幣市值蒸發八成以上。我一度以為已經夠低,結果 2020 年 3 月 12 日全球熔斷,一天內再次腰斬,交易所甚至訂單簿瞬間真空,差點歸零。那一晚,我第一次對「比特幣可能消失」感到具體的恐懼。
小結:
- 熊市特徵只要壞消息就跌,好消息也漲不動。
- 堅持住的方法:信仰+工作。前者讓你不亂賣,後者讓你不亂看。
三、第二輪牛市:用「賽道輪動」把收益鎖進口袋
2020–2021 年的這一段,不再憑感覺,而是憑「功課+紀律」。
操作流程 | 關鍵詞 | 我的做法 |
---|---|---|
提前佈局 | 減半行情、DeFi夏季 | 312 後把穩定幣轉成BTC/ETH |
輪動出場 | 公鏈、Layer2、NFT | BTC→ETH→高β小幣,高點分批落袋 |
我把利潤分三份:一份現金犒賞自己、一份穩定幣放理財、一份繼續搏更高倍數。牛市賺U(美金)、熊市賺幣的鐵律,就在此時成型。
四、總結 7 年 9 條心法,把風險變優勢
- 牛市賺U,熊市賺幣
行情好時分批賣,市場冷時勇敢屯。 - 投資+投機雙帳號
主倉位長線,小倉位玩短線止手癢。 - 把錢包當電動
不因漲跌變情緒機器人,把虧損視為學費。 - 不怕錯過,也不怕做錯
真錯過還有下一班車;做錯就修正。 - 後悔 < 遺憾
比起踩空千倍幣,套牢 50% 不算什麼。 - 只用閒錢
能用“睡前不看盤也沒差”的心態,你就贏一半。 - 高潛力 ≠ 高本金
百倍市場不需要重押,小錢就能槓桿夢想。 - 分散買、分散放
交易所、鏈上錢包、冷錢包,不要孤注一擲。 - 賺錢很重要,參與歷史更重要
當 ETF、減半、Web3 殺手級應用落地時,你願意坐在第一排嗎?
五、加密投資 VS 傳統投資:三個差異一張圖看懂
面向 | 傳統股票 | 加密貨幣 |
---|---|---|
項目階段 | 已通過IPO審核 | 早期、無需許可 |
交易時段 | 工作日限定 | 全年24H |
波動範圍 | 漲跌停7%~10% | 日內數倍到-90% |
用一句話比喻:買股票是挑成績單,買加密貨幣更像是挑潛力新秀。
常見問題 FAQ
- 新人現在想進場會不會太晚?
若把週期拉到比特幣四年減半,每一輪高點都比上一輪高,「遲到」常比「缺席」好。 - 只買比特幣就夠了嗎?
BTC 是數位黃金,但公鏈、DeFi、GameFi 也具高β。可使用「8–2 原則」:八成 BTC/ETH,兩成小幣衝高爆發。 - 熊市期間能做什麼?
✅ 參加質押/活存賺幣
✅ 研究新敘事,建立觀察名單
✅ 學會用冷錢包與 DeFi,練功等行情 - 怎麼挑選可信交易所與錢包?
重點看「資產儲備證明、保險機制、歷史紀錄」。👉 點此查看主流交易所安全評分 - 遇到 FOMO(害怕錯過)怎麼辦?
用手機鬧鐘設定「買前冷靜三小時」,短期衝動常被時間打敗。 - 需要關注宏觀經濟嗎?
美國利率、美元指數直接影響資金流向,可關注美聯儲議息日程。
展望:第三次牛熊,我想做得更好
• 行情啟動前「提前買」,行情末端「主動賣」
• 用鏈上數據追蹤主力動向,不再後知後覺
• 把每一筆回撤視為學費,把每一次獲利視為風險預算
七年前,我把區塊鏈當作「錯過的網路」。今天,我更願意把它視為「人人皆可塑形的公共基礎設施」。如果你也準備好,一起坐在第一排,見證下一場歷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