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RP 是证券吗?2025 年最新法律动向全解析

·

从 2020 年 12 月在华盛顿发起诉讼,到 2025 年春季行业内盛传的“50 万美元和解”传言,Ripple 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之间的拉锯战几乎成了加密圈的年度连续剧。悬念始终如一:XRP 到底是证券还是货币?如何判断分时、分区、分场景的适用性? 本文用一页读懂的方式,带你梳理最新判决、潜在影响和交易所用户的下一步行动。

1. 案件始末:从一纸诉状到“分项判决”

1.1 诉讼导火索

2020 年底,SEC 认定 Ripple 及其两位高管在 2013–2020 年间通过私募、交易所、赠送三种渠道向公众分发 XRP 构成 未注册证券发行,涉及金额高达 13 亿美元。Ripple 回击其核心论断:XRP 压根就不是 证券,而是平行于比特币、以太坊的支付基础设施代币。

1.2 2023 年 7 月,转折点来临

美国纽约南区法官 Analisa Torres 发布 分项裁决,第一次把 XRP 的命运拆成三条线:

市场用 单日 75% 的价格跳升 庆祝裁决,但双方即时上诉, 故事并未落幕。

2. 2025 年 3 大关键变化

2.1 “50 万美元和解”并非空穴来风

2025 年 2 月起,诉讼双方私下沟通文件流出:

然而 5 月 15 日,Torres 法官当庭 拒绝 了双方联合提交的简易调整申请,理由是“程序性瑕疵”。Ripple 法务主管强调:只要补件合规,和解仍大概率落地

2.2 国会分级草案的新变量

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 5 月最新《数字资产分级表》把 XRP 列入“二级支付代币”,意味着如果国会通过《市场结构法案 2025》,二级市场交易者对“证券”的顾虑将进一步弱化。

2.3 机构客户的观望

大型跨国汇款公司(如 MoneyGram、SBI Remit)今年已重启 XRP 测试通道,但内部 KYC 仍要求“法院判决或官方指引最终盖章,才可上线”。这直接影响 Ripple ODL(On-Demand Liquidity) 的用户基数扩张速度。

3. Ripple 与 SEC 的核心战场:投资者的合理预期

双方对 1946 年“Howey Test”的 4 项标准反复拉锯,演变成美国区块链行业最具参考价值的判例。

4. 结局猜想 2025 — 四种可能的市场反应

场景定性结果对交易所对散户对机构用户
A 全局证券XRP=证券多数交易平台二次下架交易深度骤降、价差拉大ODL 全数转型其他代币
B 机构证券/散户非证券折中可继续上架价格回暖必须再走 合规私募通道
C 和解落地 & 二级豁免最终方案全美合规上线交易流动性和信心提升ODL 加速扩张 美国汇款通道
D 国会新法“支付型代币”立法兜底制定白名单最明朗银行业接入门槛大幅降低

👉 点击了解更多 2025 如何对冲监管不确定性的实战策略

5. 如何为 XRP 立法定调:行业与投资者的三步棋

  1. 交易所
    先确保现有 托管 + 法律团队 能覆盖“二级市场交易无责”语境;密切关注法院补件结果。
  2. 散户
    不要忽视 税务报表!无论折中或全面翻盘,IRS 仍可能把 XRP 视为财产课税,而非免税货币。
  3. 机构
    如果 Ripple 与 SEC 达成 合意判决 且不涉二级市场,立即启动 ODL 主网 - 测试网 并行切换,抢占第一波公开 API 许可证。

6. 常见问题 FAQ

Q1:我已经在交易所持有 XRP,会被强制退回吗?
A:不会,甚至大多数平台的 法币入金通道 维持原状。一旦最终裁决确认交易所销售无罪,你仍可自由交易与提币。

Q2:目前还能入金购买 XRP 吗?
A:在持有合规牌照的大型平台(如 Coinbase、OKX)已恢复 XRP 现货交易,入金标准与其他主流币一致。

Q3:如果 XRP 最终被定性为证券,会跌多少?
A:区块链数据工具显示 2022 年首次下架时 XRP 48 小时内跌幅约 45%。但此次 例外下线渠道大幅减少,预计波动在 20% 内。

👉 马上学什么?一篇看懂如何在监管拐点加仓或避险

Q4:是否存在“空投”或“锁仓回购”获得补偿的可能?
A:Ripple 官方并未公告任何投资人补偿计划;谨防社群谣言。

Q5:XRP 账本(XRPL)的开发是否受影响?
A:无影响。XRPL 为开源公链,开发者生态 2024 Q4 日起日均合约部署量 增长 22%,未出现链上迁移潮。

Q6:国会一旦立法,Torres 判决是否仍有效?
A:二者并行:法院判决聚焦 具体违规案件,国会法律覆盖 后续行为。若法案阈值高于判决标准,Ripple 可主动引用新法。

7. 写在最后:终点亦起点

从 2020 年到 2025,XRP 所谓的“真伪证券”之争,真正揭示的是 美国区块链监管范式的分水岭

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答案也许未必非黑即白,但合规风险已被高度量化:留在牌桌上的人,最需要的不是盲目猜测,而是对 实时动向 的持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