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十年信仰到一朝清仓:Alliance DAO 联创的 ETH 大调仓
在最新一期《On Consumer Crypto》播客里,Alliance DAO 创始人 Imran Khan 和 Qiao Wang 直接把镜头对准了“以太坊是否已经触顶”这一敏感话题。Qiao Wang 毫不遮掩地透露:
“从创世区块拿到 ETH,整整十年……去年我全卖了。持有一件资产十年,却突然意识到——‘糟了,可能到顶了’。”
一句“我清仓了十年的 ETH”,瞬间点燃社区。究竟是熊市情绪放大,还是以太坊生态价值天花板的实锤?两位创业者随后用 Base(以太坊的二层扩展)与 Solana 的开发者迁徙现象,试图给出解释。
Base 退烧、Solana 升温:开发者大迁徙的幕后动力
用户获取难度差异:Solana“先签到、再赚钱”
Imran 直言:
“不少原本扎根 Base 的团队,最近全跑去 Solana 了。最大理由是 Solana 天然的用户流量。”
对比之下,Base 更像一条合规商务街,安检严格、流程冗长;而 Solana 则是 7×24 狂欢派对,“degen”遍地,随便丢一个新应用就有人尝鲜。
技术门槛 VS 语言红利
传统印象 | 现实 | 关键要素 |
---|---|---|
Base(EVM) | Solidity 熟悉,工具齐全 | 入场快 |
Solana | Rust 学习成本高,文档生涩 | 上手慢 |
但根据 Qiao 的观察,即使开发者要花“一到两个月”啃 Rust 语法,他们依然愿意买单,“因为 Solana 日均活跃的散户用户数量,把获客成本直接打骨折”。
一句话总结: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流量效率。
👉 看看最新链上数据:Solana 日活钱包激增对 ETH 生态意味着什么?
钱包体验的差距:Phantom 的一路领跑
Imran 特别点名“EVM 生态至今没有一款钱包体验能比肩 Phantom”。
Phantom 最初因 Solana 而生,如今虽已支持 EVM,但其顺滑交互、NFT 展板、一键签名等细节,仍旧吊打大多数 Base 矩阵钱包。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:Solana ≈ “赢家通吃”。
文化气质对决:合规稳健 VS degen 狂热
- Base:背靠 Coinbase,目标是“合法合规的大众市场”,对应的是机构资金和大体量 KOL 生态。
- Solana:“degen 文化旗帜”,新品一来就敢晒合约、冲头矿,用户容忍度高,容易形成病毒裂变。
Imran 总结:
产品差异固然重要,但文化气质决定了谁能持续吸引新用户。Solana 打造的是一种“先开机,再升级”的极客街头感,Base 则像一栋高级写字楼,门槛不低。
Vitalik迟到的“Bronze Age Milady”转身:技术极客走向社交实验
在播客尾声,两人将话题抛向 Vitalik Buterin 近期的“迷因冲浪”。Imran 称:
Vitalik 正在由硬核研究员转型社交 KOL,开始拥抱 Milady 文化,在推特频繁用 Milady 表情包回帖,尝试与社区共舞。
然而,两位嘉宾一致认为:时机晚了。
- 一年前的以太坊,需要这样“接地气”的形象重塑;
- 如今 Solana 已经跑通了“degen 初创飞轮”,Base 仍在和合规死结搏斗,窗口期消失殆尽。
👉 如果以太坊生态再不突围,Base 会被彻底边缘化?立即查看链上信号
延伸阅读:以太坊vs Solana热度曲线
自 2024 年第四季度起,“Solana 开发者”关键词的 Google 趋势指数一路飙升,一度超过“ETH 开发者”30%;而“Base L2”在百度指数量级仍落后两位数。对希望快速积累种子用户的初创团队来说,流量洼地明显右移。
FAQ:关于“以太坊触顶说”最常被问到的 5 个问题
- Q:ETH 能被单一播客言论左右价格吗?
A:短期行情易受情绪推动,但长期价值还是要看 Layer2 总锁仓量、EIP 落地和 LSD 赛道。不可否认的是,资金正在寻找更高 Beta 的新公链。 - Q:切换到 Solana 的开发成本高不高?
A:骨干成本在“人力培训”。Rust 与 Solidity 在并发模型完全不同;不过,Solana 开发 Bounty、Hackathon 补贴丰厚,往往能在 6–8 周内回收迁移成本。 - Q:Base 会不会因为 Coinbase 背书而逆袭?
A:合规与品牌是双刃剑。Base 的 KYC、跨链审核严格程度远超 Solana,天然过滤了高投机需求,更适合 ToB 与 Web2 品牌入口。 - Q:Imran 说的“赢家通吃”会长期成立吗?
A:目前 Solana 的单链吞吐量与可组合性确实占优势,但 Layer2 Rollup 组合通路崛起后,EVM 生态可能通过多链互操作弥补单链缺陷。关键在于产品迭代速度。 - Q:普通持有者要不要跟随“老 OG”一起减持 ETH?
A:先评估个人风险承受度,再看投资组合里 ETH 的占比。多数分析师仍把 ETH 作为公链 Beta 底层资产,但超配单一资产需警惕回撤。
总结:当 OG 开始动摇、开发者寻找新的流量大陆,真正的震荡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