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知识卡
- 算法交易(Algorithmic Trading)=用事先设定的规则让计算机自动完成买卖决策
- 核心关键词:算法交易、量化策略、高频交易、VWAP、TWAP、POV、交易执行
- 主要风险:技术复杂、执行错误、市场极端波动
- 适合人群:对纪律、数据、技术有要求的投资者
算法交易到底是什么?
当贪婪或恐惧遮蔽双眼时,人类往往做出灾难性的投资决策。算法交易则是把决策权交给一条条“冷静理智”的代码。程序实时接收市场数据,仅在符合预设规则时触发买或卖,从而把“情绪干扰”降到零。
可以这样理解:
策略 └──> 规则 └──> 计算机 └──> 闪电执行
不再需要紧盯盘口,也不用担心手速不足。
五步走完一个经典流程
第 1 步:策略抽象
把交易想法转成可量化的规则。
示例:比特币 24h 跌幅 ≥5% 且成交量放大 20% 时买入;反弹 5% 或 12 小时未触发止盈止损即卖出。
第 2 步:编写脚本
常用 Python:pandas 处理数据、NumPy 做矩阵计算、ccxt 或交易所官方 SDK 拿行情。
核心代码片段示意:
import ccxt, pandas as pd
def signal(price, volume, lookback=24):
pct_change = price.pct_change()
vol_ratio = volume / volume.rolling(lookback).mean()
return (pct_change <= -0.05) & (vol_ratio >= 1.2)
第 3 步:历史回测
将策略应用于过去 1–3 年数据,看最大回撤、胜率、夏普比等关键指标。
黄金窍门:把滑点和手续费算进去,准确率将更贴近真实市场。
第 4 步:实盘搭乘 API
获取交易所 API KEY,启用“只读”或“交易”权限,把脚本连入交易所撮合引擎。保持最小可交易单位,先跑一周观察日志。
第 5 步:全天候监控
部署“心跳检查”:若 30 秒无新数据、余额突变、或下单失败则自动报警。同时记录 CSV 日志便于复盘优化。
三大“人气”量化策略解析
VWAP(成交量加权平均价)
目标:让大单拆小单,成交均价尽量贴近 VWAP。
适合做大宗交易,降低市场冲击。
TWAP(按时间加权平均价)
把大委托平均散布到固定时间段,例如每 3 秒成交 1%。
优点:逻辑简单,适合波动平稳个体;缺点:容易被检测。
POV(成交量百分比)
维持自己成交量占市场总交易量固定比例,如 5%。
市场越活跃则下单越快,冲击更小,手续费也可能更低。
你是谁:算法交易的利与弊
优点 | 弊端 |
---|---|
毫秒级执行,捕捉微跌微涨 | 需要编程、数学、运维三方技能 |
规则透明,无情绪化 | 技术故障=直接亏损 |
可无限回测迭代 | 极端行情(闪崩/插针)模型失效 |
实战场景:用 1,000 USDT 感受全程
- 资金分离:900 U 主仓,100 U 测试仓。
- 策略:BTC/USDT 5×ATR 系统 + VWAP 拆单。
- 回测 2023Q3~2024Q1:夏普比 1.8,最大回撤 8.4%。
- 实盘:跑两周,滑点平均只高 0.03%,满足心理预期。
- 第 3 周加仓到 5,000 U,设置 SMS 警报与自动停止机制。
常见疑问 FAQ
Q1:完全没编程经验,也能做算法交易吗?
A:可视化策略平台提供“拖曳组件”即可实现简单逻辑,但复杂因子与风控仍需少量代码。
Q2:手续费会不会吃掉利润?
A:先用现货低费率档位测试;进阶后可申请 VIP 费率或使用做市返佣。
Q3:如何防止“策略过拟合”?
A:留 30% 样本做 Walk-Forward 外推,若结果与训练集差异 >20%,则考虑降参或正则化。
Q4:需要服务器吗?
A:量化频率低于 1 分钟可在家用笔记本;若做高频交易,建议 VPS 或裸金属服务器,延迟 <1 ms。
Q5:爆仓通常因为哪些失误?
A:1. 没设杠杆上限;2. 异常行情未熔断;3. API 权限过度开放导致程序误删止损。
Q6:有什么好用的免费回测框架?
A:国内可试 vn.py,海外可玩 backtrader。两者都有活跃社区,方便对照学习。
写在最后
算法交易的本质是“把可重复的人性弱点,提前写成铁板规则”。它在 25 毫秒完成一笔买卖,也在 25 分钟内让策略爆仓——关键取决于你对数据质量、风险控制、技术细节的重视程度。当别人还在为涨跌懊恼,你已让代码在黑夜里静静运算。这,就是算法交易的魅力所在。